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昌理工学院:高校与中小学教学互动 打造一体化思政金课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9-12-17 阅读:


湖北高校思政网讯(通讯员 祝琳 刘明杨)11月25日,武昌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齐欢欢老师的思政课上迎来了几位身份特殊的“交换生”,他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的讲课,并认真地做着笔记。这几位身份特殊的“交换生”正是江夏区教育局教研室孙传利主任、江夏实验高级中学政治课李格老师等一行。武昌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汪继平教授、校长助理刘铭华研究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主任蔡贤浩教授及中心全体教师也一同听了此课。本次中学思政课教师莅临大学课堂听课,是11月20日武昌理工学院思政课教师深入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江夏区实验高级中学现场听课交流后的一次有计划的回访互听。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今年5月,湖北省首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在我校揭牌成立。中心成立后,秉持“高校与地方联手,研究与实践融通”的精神,通过与江夏区教育局江夏区教研室深度联合,启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互听互讲互帮、科研互带互助互惠”活动,有计划的推进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一系列研究实践活动。

备课互通:让大中小学思政课纵向相连,横向相交

6月21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在我校举行思政课部集体备课研讨会,邀请中小学教师一同备课。会上,江夏区乌龙泉矿学校陈娟校长、江夏区教研室思政课教研员万守洪教研员分别就小学和初中、高中开设的思政课程进行介绍,简要解读了中小学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教材内容、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就大学思政课教学情况与参会人员一同研讨。

该研究中心负责人曾晓辉说道:“集体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思政课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备课。一是要进行纵向备课,把大中小学教材联系起来,了解学生曾学过的内容,确定大学讲课的重点;二是要进行横向备课,要把大学里开设的4门思政课联系起来,避免讲学内容重复交叉;三是分课程备教材,明确每门课每个单元的重难点。”

教学互听:让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思想相通,理论相承

“坏消息,不要慌;好东西,不要贪;有的忙,不要帮;身体要,保护好。”在江夏区实验小学报告厅,一群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齐声朗诵着安全意识“三字歌”。

这是2019年江夏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韩苗老师在给小学三年级学生上《道德与法治》示范课的场景。12月6日,江夏区各街道辅导员及直属学校教学校长、江夏区小学首届道德与法治教师素养大赛选手教师、各中心校道德与法治教师代表、江夏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老师们观摩了“2019年江夏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易开军和韩苗老师的示范课。这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落实大中小学“教学互听互讲互帮”计划高校教师到小学听课的重要环节。

在新时代,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既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更要树立起整体性的思维,接力培养、上下贯通、形成合力。早在11月,大学和中学的思政课教师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的推动下,开始了教学互听之行。11月20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一行13人先后来到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江夏实验高级中学听取了黄彬彬老师的一堂名为“家的意味”的“道德与法治”课和熊幹老师的“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一师一优课”。11月25日,江夏实验高级中学老师前来我校听取马克思主义学院齐欢欢老师的“道德的起源和本质”的思政课。

江夏区教研室孙传利主任说道:“中学思政课和大学思政课课堂教学二者存在一定区别,从教书育人看,高校更强化育人;从课堂教学形式看,中学学生参与度更高;从教材内容看,大学教材内容系统性更强。”通过教学互听,大家了解了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区别,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交流互动:让大中小学思政课黏度相融,温度相长

今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打通大中小学思政课“任督二脉”,推动不同学段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势在必行。

11月25日,在听完我校齐欢欢老师的思政课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老师和中学思政课老师从初高中思政课与大学思政课互听后的感受出发,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建议,一致认为应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一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坚持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学习、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高中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学习、本专科阶段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体现不同学段特点。二是遵循课程目标整体规划课程建设,落实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奠定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通过交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深入了解各阶段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有利于强化课堂教学实效,为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有力支撑。

如何让思政课“活”起来?如何抓住学生的“味蕾”,上“有故事、有情怀、有味道”的思政课?如何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形成“一盘棋”?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的老师与中、小学领导、思政课教师代表多次开展座谈会,详细了解各阶段思政课教学情况,思政课的师资队伍、教材选用、教学内容、教材体系、教学形式、学生基础、课时安排、考试形式、新高考改革等情况,对中学思政课教学改革、学生素质培养、高中的美育文化、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校园文化节等问题开展了较为细致的交流,分享了各校思政课教学的经验和开好思政课的经验做法。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还与江夏区教育局、江夏区教研室联合,在前期高校与中小学思政课“互听互帮”的基础上,共同筹备教师素养大赛,设置了‘一小时论文写作、一小时教学设计、一小时课件制作、五分钟即兴问答、粉笔字比赛、四十分钟现场课’六个比赛项目,全方位考察了教师的教学素养。

应邀对教师素养大赛作专家点评的我校张翠萍老师说道,这次教师素养大赛精彩纷呈,让老师们深受启发。实践证明,思政课可以也应该打破原有的讲授模式,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让知识通过活动渗透。大赛中很多老师的课堂创造了“师生碰撞、生生碰撞”的教学环境,学生做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课堂交流充分热烈,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这对我们大学思政课同样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大学的思政课堂在提升思想性、理论性的同时也要有亲和力、针对性。大学思政课教师们要勇于创新,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努力将自己打造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优秀教师。

各校教师也纷纷表示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办好思政课,以更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思政课教学中,积极打造思政金课。

武昌理工学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主任蔡贤浩教授说道,“高校与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学互听仅仅是个开头,后面会结合彼此的教学进度,开展更多、更大范围的教学互听活动,并且在教学互听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开展高校与中小学教学互讲活动,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互听互讲互帮活动,促进彼此的真正了解,实现研究与实践融通,共同打磨出一体化的思政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