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讨会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20-03-17 阅读: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一年来,武昌理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方位、高标准、严要求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初步形成了“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为总结一年来的经验和做法、明确下一步的目标和方向,3月16日下午,武昌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QQ电话会议的形式召开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讨会。本次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贤则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成员参加。武昌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汪继平教授、宣传部邓万民部长、学工处李金永处长、教务处詹明芳副处长等出席会议。

研讨会上,校党委书记汪继平教授首先发表讲话。汪书记肯定了我校思政课教师在疫情防控期间把思政小课堂同“疫情防控”大课堂结合起来,创新线上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所做的努力。接着回顾总结了一年来武昌理工学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所取得的初步成效:一是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了以课程为教研室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大思政课教师引进力度,完善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三是与武汉市江夏区教育局联合成立“武昌理工学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开展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示范课、讲课比赛等教学实践活动,并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最后,汪书记对我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要求,表示要举全校之力办好思政课。

研讨会上田燕、梁东兴、熊艳云、方卿、盛显容、冯旺舟和曾晓辉等七位思政课教师作了中心发言,围绕下列问题阐述了个人见解。

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关键是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创新

思政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当前迫切要求把课程教学内容和中国应对疫情实际结合起来。田燕老师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从“关注生命安全敬畏生态自然、探寻生命价值创造更好自我、唤醒民族骄傲践行爱国主义,看见中国担当培养国际格局”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经验,用抗击疫情中的鲜活事例加强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学生敬畏生命、热爱自然、开阔国际视野,培育学生爱国爱民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

梁东兴老师就“如何在思政课中讲好抗疫武汉保卫战”分享了自己的认识:一是要讲清抗疫武汉保卫战的重大意义和斗争特点,给学生讲清这是一场事关全局背水一战的大决战、是一场万众一心共克时坚的人民战、是一场坚强领导全面动员的总体战、是一场层层设防科学施策的阻击战;二是要讲好抗疫武汉保卫战中的动人事迹和伟大精神,给学生讲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不怕牺牲精神、不惧风雨坚守一线的勇于担当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顾全大局精神、众志成城踊跃参与的甘于奉献精神;三是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接续讲好抗疫武汉保卫战,做到大中小学一体讲述、多种形式立体讲述、客观对比深刻讲述、一代一代接续讲述。

内省教育是我校的校本课程,也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把内省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让思政课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引导学生以“克己”的眼光反思自己,找准定位,科学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如何将内省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熊艳云老师认为,要在建立思政课学习的内省模式、确定思政课内省教育原则和内容、强化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双向内省”、探究适合思政课的内省式教学法等方面下功夫。

增强思政课的获得感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在目标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一直在路上。盛显容老师认为,从历史的维度看,高校思政课的课程设置方案、教学机构名称、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案例都在改革中不断调整和变化。但是,思政课无论怎么改革,它的性质任务、理论主线、改革导向“不变”,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担当“不变”。思政课建设与改革必须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同向同行,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线,必须始终凸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思政课教师必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不变”是思政课的初心使命。

方卿老师认为,当前思政课建设和思政课教师面临着党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概念的挑战、新的国际国内环境的挑战、新时代大学生的挑战和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手段的挑战。化解“四大挑战”,办触动心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四个“加强”:加强内省内修,站稳政治立场;加强理论学习,切实提高理论思辨能力;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加强对新技术、新媒体、新方法的学习与运用。

冯旺州老师认为,当前,增强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单兵作战”、“工艺”粗糙、“包装”过时、“配方”陈旧。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破局: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科学使用好教材,正确处理好教材,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充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课堂教学主阵地建设;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课外生活实践相结合等。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双带头人”制度建设

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离不开党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曾晓辉老师就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办好思政课,在学校党委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自身要加强党的建设,思政课教师要全员党员化,充分发挥每位党员教师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了以课程为教研室的基层教学组织,要把党支部建在基层教学组织上,深入落实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制度,教研室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既是党建带头人又是学术带头人。此外,还要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党的建设研究。

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蔡贤浩教授对此次研讨会作了总结发言。他说:各位老师的发言紧密联系实际有温度,讨论问题学术思考有深度,理论阐述有高度,为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提供了新思路。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要按照汪继平书记对我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的要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把思政课办成立德树人的精品课程和学生终生受益的金牌课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