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校党委书记汪继平参加“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21-04-01 阅读:

校党委书记汪继平参加“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图1)

校党委书记汪继平参加“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图2)

校党委书记汪继平参加“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图3)


中南在线4月1日消息(通讯员 曾晓辉)3月29日下午,武昌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汪继平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的“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和全体思政课教师一起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专题展开讨论。参加此次集体备课的还有校纪委书记刘铭华研究员、校长助理杨灼芳教授等校领导以及校党委宣传部长邓万民教授。本次集体备课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贤则教授主持。

本学期汪继平书记和其他校领导承担“形势与政策”课授课任务,领导们从繁忙的行政工作中挤出时间研读教材、编写教案、制作课件,经常就教学中的问题与思政课教师一起交流讨论。为更好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校领导商量一致决定“形势与政策”第一课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并参加本次集体备课。

汪继平书记强调,此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与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高度契合。思政课教师既要身体力行学党史,又要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以思政课堂为主阵地,向学生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在讲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专题时,授课教师必须深入思考三个问题:如何把这堂课讲得更加生动?如何将理论讲深讲透,讲到学生心里?如何与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相结合?围绕这三个问题,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要精心遴选教学案例,用案例来阐释理论,用事实来打动学生;要创新设计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要注重凸显教学效果,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增强政治认同,坚定“四个自信”。

杨灼芳教授指出,讲好一堂“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下功夫。在教学内容上,紧密联系时事热点和学生生活,既要把理论讲深,又要把理论讲活;既要让理论有高度,又要让理论接地气。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参与,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刘铭华研究员指出,要想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必须坚持用事实来说话,精选教学案例。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要坚持三个原则:一要准,紧扣教学内容,注重其思想政治性;二要新,突出课程的时效性;三要精,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选取最能说明问题并富有感染力的案例。刘铭华研究员还就如何讲好“形势与政策”课提出了要求。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曾晓辉老师以教材为基础,从教学内容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要从“科学的理论指导”、“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组织优势”、“坚实的群众基础”、“彻底的自我革命”五个方面讲深讲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重点突出科学的理论指导、强大的组织优势、坚实的群众基础三个方面,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奥秘所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负责人张翠萍老师从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她认为,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融入武汉战“疫”、脱贫攻坚等现实案例和“半条被子”、“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等历史故事。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学生互动参与为辅。

青年教师马博认为,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用“视频导入+问题引入”的方式,以武汉战“疫”为切入点,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领导人民成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以点带面,引出本讲主题。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其他老师也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

彭贤则教授对此次集体备课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本学期汪书记等校领导亲自参加“形势与政策”课的线下授课,同时又一起参加“形势与政策”课的集体备课,充分体现了校党委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校领导与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也为授课老师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明确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要认真落实汪书记的指示精神,既要组织好“形势与政策”课的备课、教学和研讨工作,又要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